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
郵局劃撥帳號:50248595(台灣醫療勞動正義與病人安全促進聯盟)
  • 首頁
  • 認識醫勞盟
    • 關於我們
    • 組織章程 >
      • 理事長的話
      • 理監事名單
      • 秘書處成員
      • 工作計畫
    • 醫勞盟臉書粉絲專頁
    • 醫勞盟部落格
    • 醫勞盟寫真集
  • 最新消息
    • 醫療暴力海報索取
    • 2016醫療勞動條件大調查
    • 醫療政見白皮書
  • 新聞公告
    • 活動訊息
  • 繳費與捐款
    • 104年捐款 >
      • 捐款名單:104年1-3月
      • 捐款名單:104年4月
      • 捐款名單:104年5月
      • 捐款名單:104年6月
      • 捐款名單:104年7月
      • 捐款名單:104年8月
      • 捐款名單:104年9月
      • 捐款名單:104年10-12月
    • 105年捐款 >
      • 捐款名單:105年1-2月
      • 捐款名單:105年3-4月
      • 捐款名單:105年5-6月
      • 捐款名單:105年7月
      • 捐款名單:105年8月
      • 捐款名單:105年9月
      • 捐款名單:105年10月
      • 捐款名單:105年11月
      • 捐款名單:105年12月
    • 106年捐款及支出 >
      • 捐款名單:106年1月
      • 捐款名單:106年2月
      • 捐款名單:106年3月
      • 捐款名單:106年4月
      • 捐款名單:106年5月
      • 捐款名單:106年6月
      • 捐款名單:106年7月
      • 捐款名單:106年8月
      • 捐款名單:106年9月
  • 聯絡我們
  • 加入醫勞盟
  • 資源下載
    • 醫周刊
    • 醫勞盟相關書籍
  • 來賓投稿
  • 醫勞盟臉書社團【限會員】
  • 資源連結
  • 第一屆理監事和秘書處名單
  • 第二屆理監事名單
  • 第二屆秘書處成員
  • Link Page

醫勞盟採訪心得〔一〕

2/17/2013

0 Comments

 
Picture
作者:王彥儒、范聿緯〔國防醫學院〕

經過了一個多小時的訪談後,使我更能體會到,張志華醫師為了醫勞盟那份不辭辛勞的精神!從外國傳教士把醫學帶入台灣至今,醫療體系已發展了不下百年之久,而張醫師僅有個人微薄的力量,卻敢隻身對抗擁有悠久歷史的醫療環境,其勇氣著實令人敬佩!


當今醫療崩壞、五大皆空,若病患稍有不滿便會投書媒體,醫療環境日漸惡化,而身在當時代的自己豈有不站出來的道理呢?懷抱著拯救大環境的想法,他 ─ 張志華,站了出來。雖然醫院急診的業務忙碌,張醫師仍不畏艱辛地挹注大量時間到醫勞盟的營運上,除了要統整各方等意見、聲音外,醫師還得要思考如何擴張支持族群及如何獲得社會認同,醫師就像在照顧自己小孩一樣地付出的精力、時間,只為了能讓後輩醫生得到更有保障的工作環境,張醫師確實有仁醫那種”無私”的風範!從張醫師身上,我學到了犧牲奉獻的精神!那種義不容辭的責任感,值得成為大家表率!


科技日新月異,傳統的上街遊行、投書政府已漸漸沒落,網路的力量正逐漸崛起!臉書、微博等各種社群網站的影響力日漸增強,懂得善用網路資源推廣理念的人,必能獲得最終的勝利! 【文/
王彥儒】


社會學探討社會行為及人類群體對於各方面人文、社會、環境等的影響,經過這次的社會學研究報告的實作,除了更加體會了社會學的意義、了解做到一個嚴謹的研究的不容易,也經由研究的過程增廣了眼界。 在探討
網路與社會運動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新興的網路科技,以及網路於近期社會運動的影響及地位,也經由實地採訪的醫勞盟的例子,我們接觸到了其他的社會議題。

醫勞盟的採訪令人印象深刻,張理事長除了告訴我們網路帶給醫療從業人員更多參與社會運動的機會以及為該項運動帶來的契機,也告訴我們了很多對於現行醫療現況、體制的觀點,對於身為醫學生的我,因此也對未來要面對的議題有了更多的見識,更重要的是,還學會了一個精神,一種尋求不同的解決方法的精神,像是現在醫生經常很忙,尤其是大醫院的醫師經常一天要看到一、兩百人,壓縮了看診時間,這不是添購更好的設備儀器、提高看診速度,甚至現在常以超時工作的方法可以解決,因為不僅影響到了醫生的身體、精神,更直接的會影響到病人的權益、看診的品質,就如時間、品質、花費三角形的理論一樣,三者是無法並存的。我們看到了醫療從業人員、看診民眾現在受壓迫的一面,而這些也都是醫學生現在應該知道的、課程還沒學到的、可以付出心力、付出行動的東西。


既然現在的解決方法不正確,醫勞盟提出了一些體制上改變的方法,儘管依據法律、因為勞資問題等,遇到了許多阻力,但這仍是解決現狀的一個新的面向,而他們也仍持續努力著。我覺得這種從別的角度看事情的方法是很重要的,經常我們會侷限在一個框架裡想要改變,但其實是可以透過改善整個環境來達到目的,這就是我在這次研究學到的另一課。
【文/范聿緯】

0 Comments

Your comment will be posted after it is approved.


Leave a Reply.

    Picture

    來賓投稿

    歡迎投稿: 
    tmalabor@gmail.com 

    文章整理

    October 2014
    September 2014
    February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June 2012
    April 2012

    文章分類

    All
    來賓投稿
    新聞報導
    護理天地
    讀者回饋
    醫療政策評論

    RSS Feed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