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蔡醫師〔急重症醫師〕

最近的一則新聞:知名的台大醫院,爆發一起醫療糾紛,一位同樣是醫師的沈先生,家中高齡快九十歲的母親,因為拉肚子急診住院,不過狀況不佳,轉到加護病房,但就醫期間,高燒不退,膽囊指數也不斷飆高,住院二十二天當中,為了找出病因,不斷會診,最後母親死亡,沈先生質疑,不僅醫護態度不好,判斷失準,更想問,為什麼站在第一線加護病房就診的卻只是,經驗資淺不到三年的住院醫師。
身為第一線急重症醫師,看到這一則新聞,與回顧最近立法院審議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我想表達一下意見:
這個法律草案正如醫勞盟法律顧問所言,法律架構已有,溝通協調機制涵蓋醫院與縣市衛生局,問題在於財源分配無共識,若醫界要佔七成,受雇醫師可能會被轉嫁負擔這些費用,若政府負擔佔七成,民眾與醫改團體覺得醫師都沒有誠意要解決,且缺乏透明公開有公信力的鑑定機關來查明真相,醫界和病患家屬都覺得不公平,真相就更難被揭露,遑論病人安全保障與醫療品質提升。
第一線工作者的擔憂和看到急重症照護缺人的急迫性,除此之外,法界不管如何論斷醫師的處置,一定要尊重醫師的『臨床裁量權』,事後諸葛人人會當,但在救命的那一刻,醫師決定要怎麼救,刀要怎麼開,本來就要設身處地來衡量,求全責備只會把仍有救死扶傷熱情的醫師趕跑!台大柯文哲教授教育年輕重症醫師的名言就是:「若心安則為之!」在救人的當下,發揮醫師的專業知能,在病情處理到一個段落後,團隊成員再來檢討箇中得失,讓醫師能夠在每一件救人事業中得到成長,也更願意貢獻自己所學,職志合一。
我覺得醫勞盟成立除了照顧開業醫師以外,對於現在投身第一線急重症的醫師,應該也要保障工時等勞動人權,以及免於被濫訴的權益。
這麼多委員的版本難道不能整合嗎?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三條修正案提到立法院議事有『屆期不連續原則』,這個法案對於第一線急重症醫師執業有重要影響,想問的是,難道我們還要再等十年嗎?
身為第一線急重症醫師,看到這一則新聞,與回顧最近立法院審議的『醫療糾紛處理及醫療事故補償法』草案,我想表達一下意見:
這個法律草案正如醫勞盟法律顧問所言,法律架構已有,溝通協調機制涵蓋醫院與縣市衛生局,問題在於財源分配無共識,若醫界要佔七成,受雇醫師可能會被轉嫁負擔這些費用,若政府負擔佔七成,民眾與醫改團體覺得醫師都沒有誠意要解決,且缺乏透明公開有公信力的鑑定機關來查明真相,醫界和病患家屬都覺得不公平,真相就更難被揭露,遑論病人安全保障與醫療品質提升。
第一線工作者的擔憂和看到急重症照護缺人的急迫性,除此之外,法界不管如何論斷醫師的處置,一定要尊重醫師的『臨床裁量權』,事後諸葛人人會當,但在救命的那一刻,醫師決定要怎麼救,刀要怎麼開,本來就要設身處地來衡量,求全責備只會把仍有救死扶傷熱情的醫師趕跑!台大柯文哲教授教育年輕重症醫師的名言就是:「若心安則為之!」在救人的當下,發揮醫師的專業知能,在病情處理到一個段落後,團隊成員再來檢討箇中得失,讓醫師能夠在每一件救人事業中得到成長,也更願意貢獻自己所學,職志合一。
我覺得醫勞盟成立除了照顧開業醫師以外,對於現在投身第一線急重症的醫師,應該也要保障工時等勞動人權,以及免於被濫訴的權益。
這麼多委員的版本難道不能整合嗎?
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十三條修正案提到立法院議事有『屆期不連續原則』,這個法案對於第一線急重症醫師執業有重要影響,想問的是,難道我們還要再等十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