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急重症醫師
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已經開始出現地上CPR、無空床需借擔架床800 元、急診候床7 日無法上病房的事實;也出現病人家屬因為等待治療的焦慮,與對急診醫療的落差,提告與毆打醫護人員的現象。這些狀況,在南中北東台灣的各大醫學中心都曾出現過。然而,健保局以及相關的醫政單位並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僅提供以金錢作為改革的動機),或是提高民眾健康識能的任何具體作為,甚至讓民眾可以指揮救護車轉送指定醫院。
就如同,捷運局在規劃使用上下樓手扶梯、電梯、樓梯,民眾都可以被教育成「老人、攜帶行李、娃娃車、行動不便的人搭電梯」、「手扶梯左邊留通道給趕時間的旅客」。如何從醫界做由下到上的自主管理與發聲,我們是不是可以比照英國NHS推廣選擇合適就醫的經驗(choose well) ,在台灣的脈絡下,提供具體改革的建議。別讓醫療管理階層打壓第一線的工作士氣,也讓民眾與媒體了解正確使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急診醫療資源的方法。
台灣的急診醫護訓練完整,緊急救護網也有規劃,最缺的就是屬於官方的教育宣導和民眾的健康識能。即便公佈新版的急診檢傷分類,卻沒有對於應送哪一層級的醫療院所提出建議與規範,無法解決輕症就醫的困境。因此建議:
台灣醫學中心急診已經開始出現地上CPR、無空床需借擔架床800 元、急診候床7 日無法上病房的事實;也出現病人家屬因為等待治療的焦慮,與對急診醫療的落差,提告與毆打醫護人員的現象。這些狀況,在南中北東台灣的各大醫學中心都曾出現過。然而,健保局以及相關的醫政單位並沒有有效的解決方案(僅提供以金錢作為改革的動機),或是提高民眾健康識能的任何具體作為,甚至讓民眾可以指揮救護車轉送指定醫院。
就如同,捷運局在規劃使用上下樓手扶梯、電梯、樓梯,民眾都可以被教育成「老人、攜帶行李、娃娃車、行動不便的人搭電梯」、「手扶梯左邊留通道給趕時間的旅客」。如何從醫界做由下到上的自主管理與發聲,我們是不是可以比照英國NHS推廣選擇合適就醫的經驗(choose well) ,在台灣的脈絡下,提供具體改革的建議。別讓醫療管理階層打壓第一線的工作士氣,也讓民眾與媒體了解正確使用醫學中心、區域醫院與地區醫院急診醫療資源的方法。
台灣的急診醫護訓練完整,緊急救護網也有規劃,最缺的就是屬於官方的教育宣導和民眾的健康識能。即便公佈新版的急診檢傷分類,卻沒有對於應送哪一層級的醫療院所提出建議與規範,無法解決輕症就醫的困境。因此建議:
- 衛生署、健保局網站應詳列台灣急診檢傷的分級表與疾病。具體建議民眾的症狀是屬於檢傷的哪一級,應至哪一級的醫療院所就醫,並包括公告各地醫院假日急診與急門診的項目。
- 健全轉診與分級醫療的緊急醫療照護體系。民眾輕症四五級的急診需求,應在基層醫療院所或地區醫院;重症一二三級的病人,若經基層醫療院所轉診,或是119 緊急救護員判斷,得以送到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
- 公家119救護車不應讓民眾指揮,要求緊急救護員送達指定醫院。
- 檢討車禍病人的檢傷分類。目前台灣急診檢傷分類中,只要是汽機車發生車禍,或是行人遭汽車撞擊,不管外傷的嚴重程度,急診檢傷都被列入二級「危急」,雖外表無傷,也有遲發內出血的風險,但是此分級,仍可檢討。